第(1/3)页
沉默片刻,王东给出了答案,“既然他们两个都对我这么信任,那我就说一说我的想法。”
“关于独家供应的问题,我认为可以采取这种方案。”
“我们可以承诺,等到电池投产之后,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,优先供应向叔叔的工厂。”
“但是完全排他性的协议,恕我不能点头。”
“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,也会影响技术的迭代速度和市场反馈。”
向东流也跟着沉默。
对于王东提出来的电池项目,他这边已经听完了关晓琴的评估。
按照关晓琴的说法,王东手里掌握的那个陆峰,绝对是一个天才级的人物。
只要她和陆峰能够联手,也势必可以突破电池领域的难关。
一旦这道难关能够突破,就可以帮助在新能源电池这个赛道跻身国内的一线头部行列,哪怕在整个国际上也绝对是举足轻重。
为此,关晓琴已经把她身后的整个研发团队,全都从国外叫了回来,就是为了辅佐陆峰,彻底完成这个项目的研发。
也正是因为关晓琴如此评估,向东流才会加重筹码。
其实在最开始知道这事的时候,向东流甚至考虑过,要不要把那个陆峰拉拢过来。
倒不是信不过王东,而是在商言商。
毕竟像陆峰这么专业级的人才,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避免风险,也才能创造更多的利益。
只不过按照关晓琴的说辞,绝无可能。
陆峰和王东是过命的兄弟,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用钱来衡量。
也正是因此,向东流才没有这么做,转而加大了项目上的投资,从而跟王东达成合作。
既然王东这么说了,向东流也就没有强求,新能源的汽车,科技含量固然是其一。
他有境外的研发团队,当然对这方面有绝对的信心。
但是新能源的电池,同样也是重中之。
想到这里,向东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“嗯,小东说得有道理。”
“既然你把诚意拿出来了,我也不做强求。”
“那这样如何,我们签订一个为期两年的优先供应协议,两年后再根据市场情况重新评估?”
“如果我的汽车工厂,能够打开国内的市场,我们再继续合作。”
“如果到时候我打不开国内市场,你们可以转而寻求其他合作伙伴。”
第(1/3)页